补脾药方大全,健脾吃什么中药好?

补脾法为《脾胃论》中重要治疗方法之一,它不仅适用范围广泛,且运用得当,收效确甚显著。兹将临床所得提出研究。那么怎样才能让气血充盈呢?就要补养气血,要补肺、脾、肾,因为中医认为,人体的气来源于三个方面,肾所藏先填之精,肺吸入天地之精气,脾胃吸收水谷的精气,这三个方面都是人体精气血的来源,所以补气血,就是要补肺、脾、肾三脏。

中医怎么健脾

在西医解剖上,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,位于腹腔的左上方,呈扁椭圆形,暗红色、质软而脆,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。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,恰与第9-11肋相对,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。正常情况下,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。

但是中医里所说的脾,它的功能远超过解剖学上的“脾脏”这一脏器而是指整个消化吸收的系统,并且脾与“四脏六腑”相互影响,因而在中医体系中脾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复杂。

中医的“脾”指的是身体器官的功能。所以,“脾虚”的时候,多个系统都会出问题,其中包括消化系统,造血系统,甚至生殖系统,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。

脾虚如何补脾?

“脾虚”的时候, 就是这些系统的功能可以分别甚至整体不足,而器官功能的变化,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,甚至是从亚健康向疾病过度时期。

中医讲,“思虑伤脾”,思虑是中医“心”所管的,属于火,而脾属于土。按照五行学说,火生土,火是土之母,心思过重的人自然胃口不好,容易生病。

如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,是精神压力所致,大脑皮层对下层的指挥失灵了或者出昏招了,中国人更擅长用脑子,甚至用心术,这就增加了“脾气”受损的几率。

中医说的健脾,是主肌肉的,“手无缚鸡之力”的人多是脾虚,肌肉的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到脾。

过去,中国人靠劳作为生,过劳是常事,自然消耗脾气;现在,中国从温饱不足变成小康了,体力活动锐减,结果又从过去的肌肉过劳,变成了现在的过逸,过逸就要用进废退,同样是对脾气的削弱。

脾虚补脾

补脾法为《脾胃论》中重要治疗方法之一,它不仅适用范围广泛,且运用得当,收效确甚显著。

一、助运

脾主消化食物和输布精微。如脾气虚弱,不能健运,可出现消化呆滞,纳减腹胀,肠鸣泄泻,脉濡弱,苔白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。久则眩晕倦怠,面色萎黄。治疗时应先健脾助运,使纳运正常。

显效方:五味异功散、健脾丸、参苓白术散等。

二、建中

脾胃主中气,有蒸动全身各脏之功能,久病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。古有上损、下损过中皆在不治之列。凡虚损、虚劳病久矛盾交叉多,治疗棘手时,苟能抓住建立中气一法,使中气一振以蒸动全身各脏功能,其复杂病情,即能向顺利方面好转。

显效方:小建中汤、黄芪建中汤、丁蔻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、归芍理中汤等。

三、益气

气虚多见少食懒言,面色萎黄,心悸气短,动则汗出。补脾即可以益气,此为治气虚经验。

显效方:四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等。

养生堂补脾的中药方

原则:要补脾胃必须同时补肾,补肾的方法是:补肾固精。

具体方法:早上参苓白术散,中午补中益气丸,晚上四神丸。

补脾肾的中药

1.人参健脾丸

第一种健脾的中成药是人参健脾丸,是一种棕褐色的水蜜丸或者大蜜丸,主要可以治疗脾胃虚弱,以及由脾胃虚弱带来的消化不良,恶心呕吐,食欲不振等症状,这是因为人参健脾丸中含有很多可以健脾的成分,比如人参,茯苓,白术,黄芪可以起到益气健脾的功效,而山药,陈皮,砂仁能够健脾和胃等,这些成分在一起可以发挥更大的健脾胃功效,让脾胃更加有活力。

2.益肺健脾颗粒

益肺健脾颗粒是一种由黄芪,甘草,太子参,陈皮等组成的中成药,可以起到健脾补肺,止咳化痰的功效,主要可以治疗由于脾肺气虚带来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,并且这种药物是淡棕黄色的颗粒,味道微甜,但也有点苦,用开水冲服,每次服用的剂量为8克,一天服用三次即可见效。

3.附子理中丸

附子理中丸也可以起到温中健脾的作用,这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有益的中药成分,比如附子,党参,白术以及蜂蜜等,味道微甜,伴有辛辣,主要可以治疗脾胃虚寒,呕吐腹泻,手足不温等症状,服用的剂量为每次一丸,每天两至三次,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,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。

4.逍遥丸

逍遥丸是一种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,味道较甜,其中药成分包括柴胡,当归,白芍,炒白术等,主要治疗由于肝郁脾虚引发的胸胁胀痛,头晕目眩,食欲不振以及月经不调等症状,每次服用6~9克,每天服用1~2次就可见到显著的疗效,但是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服用,不可盲目进行治疗。

脾胃是关键,很多人脾功能很差,经常出现一些问题,所以导致人体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,从而使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,所以由此可知,脾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,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。